2013年自考“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第六章)

山西自考网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6日
第六章 19世纪文学(一)(1789——1830)   第一节 浪漫主义的兴起   1.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的条件:   ①英国工业革命。   ②法国大革命。   ③思想领域的浪漫主义思潮。   空想社会主义者激起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助长了耽于幻想、脱离实际的倾向。康德等人哲学上强调的主体能动性,在浪漫主义作家那里扩展到了各个领域,强调个性,要求绝对自由,这些都成为后来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   ④18世纪文学传统。   英国感伤主义文学、哥特式小说、前浪漫主义文学、德国狂飙突进运动文学、法国卢梭传统、都推崇自我、崇奉主观情感,热爱大自然和朴实的民间文学。这些都作为思潮的浪漫主义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⑤对古典主义的反抗。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典主义创作已变成毫无生气的形式的模仿,古典主义美学原则已严重束缚了作家的创作。德国浪漫派首先对古典主义进行了反驳,提出了一种以开放的、多变的、个性的艺术形式代替古典主义,这就是欧洲文坛最初表现出来的浪漫主义精神。   2.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①强烈的主观色彩。   ②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   ③重视民间文学。(《一千零一夜》)   ④重视艺术效果。这种效果体现为:异国情调、对比和夸张手法的运用、人物形象的超凡性等。(《悲惨世界》)   (一)德国   德国是浪漫主义思潮的诞生地。耶拿派是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   1.耶拿派   ——耶拿派是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其主要成员有早期浪漫主义理论家施莱格尔兄弟以及诺瓦利斯、蒂克等。文学阵地是他们创办的《雅典娜神殿》杂志,在上面第一次提出浪漫主义这个名称,并且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强调想象与情感;强调文学创作的绝对自由,追求宗教的神秘感和象征感。   海德堡派   ——1805年,德国有一批作家在海德堡创办《隐士报》,形成了海德堡浪漫派。其中心人物是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主要成员还有格林兄弟等。他们的创作对德国民族文学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2、海涅:   早期代表作有反映劳资矛盾的《西里西亚纺织工人》;   后期有政治抒情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二)英国   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是“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消极浪漫)   1.湖畔派   ——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他们三人都在歌颂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关系,而且都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都远离城市隐居在昆布兰湖区和格拉斯来尔湖区,由此得名“湖畔派”。   2.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序》中阐述了他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   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英美评论家历来将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序》称为是英国浪漫主义划时代的宣言。   3.雪莱:   和拜伦相比,雪莱则更注重对未来的描绘。恩格斯称雪莱是“天才的预言家”。   在《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中“预言性”和艺术性得到了成功的结合。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麦布女王》描写了理想的社会。   名句“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出自雪莱的《西风颂》。   o雪莱和拜伦属积极浪漫主义代表。   4、司各特:   “历史小说之父”。其中最出色的是以苏格兰历史为题材、被称为“威弗利小说”。   历史小说代表作:《艾凡赫》。   5.简奥斯丁:   著名作品《傲慢与偏见》。   6.约翰济慈:   《夜莺颂》。想像丰富,达到诗中有画的境界。(三)法国   1.夏多布里昂:   早期浪漫主义作家,法国浪漫主义的先驱。(贵族代表)   《阿达拉》是法国第一部浪漫主义小说。   中篇小说《勒内》中贵族青年勒内是文学史上第一个“世纪病”的形象。   简述夏多布里昂笔下的“世纪病”形象:   夏多布里昂的中篇小说《勒内》写的是一个贵族青年的忏悔。勒内向印第安老人夏克塔斯和教士叙述自己的身世。他出生在法国的贵族之家,父亲死后,他和姐姐阿美莉寄住在亲戚家。他为排除苦闷出国浪游,归来时姐姐进了修道院。原来阿美莉有着一种“罪恶的情欲”,她爱着弟弟。勒内发现了这个秘密,精神上受到打击,于是只身来到北美,最后其姐病死,他也死于部落战争中。   勒内生性孤僻、忧郁,与周围的一切格格不入,整日在冥冥遐想中排遣他的忧郁,在孤独的漂泊中消磨着年轻的生命。这是文学史上第一个“世纪病”形象,他反映了在大革命浪潮的冲击下,丧失了一切的贵族青年,在现实生活里找不到自己的地位时那种悲观绝望的精神状态、阴暗的心理和郁郁寡欢的情怀。   2.史达尔夫人:   在《论文学》、《论德意志》两部重要的理论著作中,提出了北方(浪漫主义)文学与南方(古典主义)文学的概念。为法国浪漫主义理论打下了基础。   3.缪塞:   诗人,小说家。被称为法国的“莎士比亚”。   他在《世纪儿的忏悔》中塑造了文学史上第二个“世纪病”患者形象阿克达夫。   4.大仲马:   《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   5.乔治桑   原名杜邦:代表作《康素埃洛》和《安吉堡的磨工》具有空想社会主义倾向。   6.雨果(见第三节)   (四)俄国   俄国浪漫主义主旋律:对自由的歌颂,对民主的向往。   三阶段:1.贵族时期(1825~1861)   2.平民知识分子时期(1861~1895)   3.无产阶级时期(1895~1917)   1.茹科夫斯基是俄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被誉为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抒情诗人。   2.普希金和以雷列耶夫为代表的俄国十二月党人的创作形成了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高潮。   3.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是继奥涅金之后又一个“多余人”的典型。   《当代英雄》被誉为“俄国第一部社会心理小说”。(五)美国   1.华盛顿•欧文:是美国建国后第一个获得国际声誉的作家,有“美国文学之父”之称。代表作品:《见闻札记》。   2.库柏:被称为“美国的司各特”他的航海题材小说《水手》,被誉为美国第一部海上冒险小说。他最引人注目的是“边疆系列小说”   3.爱伦坡:美国文学史上最具有唯美倾向的作家。他被誉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远祖,提倡以艺术美引起审美的快感。   4.霍桑:小说《红字》被称为是一部“心理罗曼史”。   5.爱默生的散文深受超验主义的影响,代表作是《散文集》   6.惠特曼:美国浪漫主义最伟大的诗人,《草叶集》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到顶峰的产物。   诗集里,最引人注目的中心意象是“自我”。创造了“自由诗体”。   “草叶”的含义:诗人用草叶形象来象征生机勃勃的年轻美国。   惠特曼的作品:(多选题)   《草叶集》;《我听到美洲在歌唱》;《我歌唱带电的肉体》;《自我之歌》。   (六)其它   1.密茨凯维奇:是19世纪波兰最伟大的诗人。代表作长诗《塔杜施先生》。   2.裴多菲:19世纪匈牙利最伟大的诗人。   代表作《自由与爱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第二节 拜伦   1.东方叙事诗   ——拜伦在写作《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三、四章之前,还写了一组取材于东欧地中海沿岸各国和远东土耳其等地的作品,总题为《东方叙事诗》。它包括互相独立的6部诗篇:《异教徒》、《阿比托斯的新娘》、《海盗》、《莱拉》、《巴里西那》和《科林斯的围攻》。“东方叙事诗”的特点是它的新奇感、异国情调,它的搏斗、围攻、伏击、酷刑、复仇等激烈的行动,以及爱情、私奔、抢亲、徇情等。   2.“拜伦式的英雄”:   ①大多出自于《东方叙事诗》;   ②主人公都是侠骨柔情的硬汉子,不论是海盗还是异教徒、被放逐者,个个热情勇敢、意志坚强、骄傲孤独、心怀人间悲哀而不惜同命运抗争;   ③由于他们反抗社会只是出于个人原因,或为个人复仇,或为追求个人自由爱情幸福。而且,他们又脱离社会,脱离群众斗争,并没有明确的目标。最后,都是以失败和死亡而告终。   ④《海盗》中的康拉德就是一个典型的“拜伦式的英雄”。   哲理诗剧《曼夫雷德》表达了拜伦“世界悲哀”的哲学,主人公曼夫雷德则成为“拜伦式的英雄”最成熟的形象。   3.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的思想内容:   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不仅是对有关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等充满感情的个人印象的艺术记录和单纯的浪漫主义抒怀,而且还是对当时许多重要历史事件做出概括,对政治和社会问题加以关注的一个尝试。长诗共四章。   第一章,主要写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见闻,反映了拿破仑铁蹄下当地人民的苦难、反抗和对自由的渴望;   第二章,是诗人缅怀希腊光荣的过去,哀叹现在的懦弱,希望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摆脱土耳其的统治;   第三章,写在比利时、瑞士的观感,感叹世界伪善和人生的空虚,抨击神圣同盟,热情讴歌反抗一切形式的压迫的自由精神;   第四章,写对奥地利宰割下的意大利寄予深情的同情,以高昂的自由信念号召意大利人民起来斗争,争取独立。   4.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的艺术特色:   长诗将游记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是拜伦的创新。   作品中有二位主人公:游历主人公、抒情主人公。   诗篇以哈洛尔德游历欧洲各地的抒情日记写成,而在这游历主人公的表层情节结构之下,抒情主人公深沉感慨或惆怅的内心世界把长诗的各部分内在地联成整体。全诗共四章。   第一、二两章的主要兴趣是景色和冒险。   从第三章开始,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超过并在最后遮住了游历主人公的形象,激越的情思代替了外在情节的进展,所见所闻的评论抒情成了主要内容。而且,前两章那种单纯的青春伤感式的忧伤,已发展成意义更为深广的“世界悲哀”;对自由的理解,也从政治性质的层面上升到新的水平;把他作为贯穿到思想和行动的人类的基本素质或条件。第三章中,诗人以无比深沉的心情,与大自然作精神交流。第四章,诗人的信心和希望变得最为明朗有力。这些预示浪漫主义感伤情调的消退和诗歌求实的现代精神增长。   5.哈洛尔德形象:   哈洛尔德是拜伦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的主人公。哈洛尔德是贵族青年,他是一个餍(yan)足享乐生活而厌世的漂泊者形象。他既无年轻人满怀信心的欢快,也无追求寻欢作乐和名誉地位的兴趣。他憎恨冷酷的文明,对周围现实感到失望,高傲的性格又使他远离庸俗虚伪的人群而备感孤独,于是他怀着深深的忧伤和冷漠去国外远行,寻求解脱。这种姿态反映了拜伦性格和生活的某些特点,是“拜伦式英雄”的雏形。在长诗中,哈洛尔德只是一个对社会同情的观察者,代表了拜伦思想上的消极方面。   6.《唐璜》的内容:   《唐璜》通过主人公唐璜这位“古代朋友”几乎遍及全欧洲的冒险经历,展示出18世纪至19世纪初欧洲广阔的社会现实,并以一种嘲讽的批判姿态,对广泛涉及的社会现状、政治制度、道德风尚、正统教义、生活习惯、统治阶级头面人物以及英国社会施以最深刻的评论。其响亮的声调,既体现了作者对普遍人性的把握,又热情地把自由精神传达给了世界。它是一部反映时代精神的“文人史诗”。   (古罗马奥古斯都时期大诗人维吉尔的代表作《埃涅阿斯记》是第一部“文人史诗”。)   (17世纪中叶英国最杰出的诗人弥尔顿的长诗《失乐园》被认为是欧洲文学史上文人史诗的典范之一。)   7.唐璜形象:   唐璜是拜伦诗体小说《唐璜》的主人公。他英俊、骄傲、胆大,心灵和性格上没有特别出众的品质。他①热情、玩世不恭,但不绝望也不忧郁。他随波逐流、听天由命,没有反抗和积极进取精神。他不是位浪漫主义的英雄,事实上他只是个普通的贵族青年。他那②不为道德、教条束缚的自然天性,在曲折恋爱冒险中起着讽刺虚伪道德的重要作用。跟海蒂的恋爱反映出追求纯真爱情的思想。唐璜的经验、智慧和生活态度,融汇着当时的时代特征。   8.拜伦的讽刺才能:   拜伦的创作具有独特的风格,而令人叫绝的讽刺特色是其一个重要方面。他把讽刺、叙事、抒情三者融为一体,更是他独特才能的突出表现。早年当他的处女作《懒散的时刻》受到《爱丁堡评论》的挖苦嘲弄时,他就写出了长篇讽刺诗《英格兰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讽刺骚塞),对整个英国文坛报以全盘攻击,展现了诗人的胆魄和作为一个讽刺诗人的才华。讽刺体裁更适宜于拜伦天才的发挥。他的政治讽刺诗《审判的幻景》中淋漓尽致的表现,使此诗被评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为成熟和完整的政治讽刺诗之一。在诗中,他对骚塞令人作呕的歌颂乔治三世的同名诗篇进行了无情嘲笑和辛辣讽刺,锋芒直指英国国王和一切反动力量。而《唐璜》更是一部未完成的长篇讽刺叙事诗,诗人以一种嘲讽和批判姿态,对广泛涉及的社会现状、政治制度、道德风尚、生活习惯以及英国社会施以最深刻的评论。拜伦最显著的艺术特点是辛辣的讽刺,它密布在作品的各个角落的锋芒,指向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广阔的社会人生,成为一部“讽刺百科全书”。而从不失去尖刻和精辟的讽刺也从一般的嘲讽上升到政治讽刺的高度。   9.《唐璜》的浪漫主义特色:   活泼的、口语化的意大利八行诗体的运用;   辛辣的政治讽刺;   大规模地议论插话;   题材和风格的无穷变换;   格律和诗歌语言方面的创新。第三节 雨果(1802——1885)   1.雨果的小说诗歌创作   短篇小说《死囚的末日》、剧本《马里红o德o洛尔姆》和《欧那尼》,七月革命爆发后,颂诗《年轻的法兰西》、抒情诗集《东方集》、《秋叶集》、《心声集》、《光与影集》,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流亡生活中,《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小拿破仑》、《一个罪行的始末》、政治讽刺诗《惩罚集》   欧拉尼决战:   《欧拉尼》写16世纪西班牙的一个贵族出生的强盗欧拉尼反抗国王的故事,剧本完全剧本完全打破了古典主义戏剧的惯例,它的上演引起了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决战。   刚入文坛时,拥护波旁王朝。《〈克伦威尔〉序言》是雨果脱离保王党立场的标志“。   《悲惨世界》是雨果现实主义向浪漫主义转变的标志性作品。   雨果的代表作《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   2.雨果以人道主义为主线的作品有:   《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和《九三年》。   《九三年》是雨果晚年最重要的长篇小说,是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走向极端的作品。雨果在小说中提出了“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的观点,反映了他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局限性。   3.“《〈克伦威尔〉序言》”与美丑对照原则   ——“美丑对照原则”是法国作家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所提出的创作和审美原则,其主要内容是:大自然中美与丑并存。“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粗俗藏在崇高背后”:“恶善并存,黑暗光明相共”。因此,艺术家在创作时应同时表现丑,不应像古典主义那样只写崇高、优美。肯定和强调“丑”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作用,提高“丑”的审美意义。“丑”在艺术创作中有衬托和提升“美”的作用。强烈的美丑对照,美丑并列,可以通过否定丑达到对美的肯定,就可使艺术取得更好的效果。   4.《巴黎圣母院》的浪漫主义特色和“美丑对照原则”的表现: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其浪漫主义特色主要表现为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环境描写色彩鲜明,人物形象极富夸张,时代背景色彩浓烈,心理刻画细腻传神。作者多方面运用了美丑对照方法,既有外貌美丑对照,也有内心善恶的对照。此外,下层和上层两个社会,两个王朝和两个国王,两个法庭和两种审判,都有美丑对照的意义。   ①人物自身对照:敲钟人伽西莫多——主教克洛德。   ②人物之间对照:敲钟人伽西莫多——主教克洛德。   ③两种阶级关系对照:路易十一王朝——“奇迹王朝”(乞丐王国)。   5.《巴黎圣母院》的主题思想:   《巴黎圣母院》通过吉普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奇丑人物敲钟人伽西莫多和副主教克洛德三个主要人物的悲剧,暴露了封建王权和教会势力对善良无辜者的残害,揭示了在禁欲主义的压抑下人性的扭曲和堕落的过程,表明了雨果反封建反教会的民主精神和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想。   (1)。爱斯梅拉尔达是作者理想中“人性美”的象征:   ①酷爱自由、纯洁善良、富于同情心。   ②热情天真。   ③品格坚贞,宁死不屈。   (2)。敲钟人伽西莫多是作者理想中“善”的象征:   ①富于正义感、富于感情。   ②是作者根据“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粗俗藏在崇高背后,恶与善并存。”的美学原则创造出来的人物形象。   (3)。副主教克洛德是宗教恶势力的代表:   ①外表道貌岸然,内心阴险毒辣。   ②作者通过这样一个以“严肃和贞洁”著称的人物形象,对宗教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全面的否定。   6.《悲惨世界》创作目的:   雨果在《悲惨世界》“作者序”里说他写这本书是因为“在文明鼎盛时期人为地把人间变成地狱并且使人类与生俱来的幸运遭受不可避免的灾祸”,“只要20世纪的三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还没有得到解决,那么他的这本书就是有用的。小说原名是“受苦的人们”,清楚地说明了作者的创作意图。7.《悲惨世界》主题内容:   小说对贫苦人民的不幸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揭露和控诉,谴责了资产阶级法律的残酷,以满腔热情歌颂了共和党人的英勇斗争精神。小说的主题是宣扬以“仁爱”、“慈善”为核心的人道主义理想。   8.以小说《悲惨世界》为例,说明雨果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1)同情贫苦人民的不幸遭遇。雨果明确地说:“只要20世纪的三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还没有得到解决,那么他的这本书就是有用的。   (2)同情人民的革命斗争。作品满腔热情地歌颂巴黎街垒战,作者认为革命是合理的,是反动统治压迫的必然结果。这些同情劳苦大众的人道主义思想更为广大人民所接受。   (3)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揭露和控诉。雨果在小说“作者序”里说他写这本书是因为“在文明鼎盛时期人为地把人间变成地狱并且使人类与生俱来的幸运遭受不可避免的灾祸”。   (4)谴责了资产阶级法律的残酷性。作者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现存的法律是低级的法律,它只能使罪犯继续犯罪,而人道主义是高级法律,是改造社会的重要途径。   (5)塑造了人道主义者的最高典型——米里哀主教和后期的冉阿让,宣扬了以“仁爱”、“慈善”为核心的人道主义理想。作者尽管相信革命是一种进步,但不主张暴力革命。改造社会的根本药方是人道主义,革命的最终目标还是实现人道主义,体现了雨果“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理想。反映了雨果人道主义的局限性。   9.米里哀主教形象:   米里哀主教是雨果理想中善的化身,为人清廉,生活俭朴,救济穷人。他收留冉阿让,以德报怨,以仁慈感化他。主教的宽容与饶恕,使一心要报复社会的冉阿让变成了一个乐施好善,处处效仿主教,仗义疏财,广施济贫的市长。冉阿让对待死敌沙威,也像主教一样以德报怨,终使沙威“人性”复活,最后精神崩溃而投河自杀。在雨果看来,沙威自杀是善战胜了恶。所有这些,都是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的具体表现。   10.比较分析人本主义、人文主义、人道主义的内涵:   一、共同内涵:都提倡要重视人、肯定人,肯定人的“现世幸福和享受”、肯定“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   二、内涵差异:   (一)产生的背景不同   人本主义产生于原始的古希腊、罗马时期。   古希腊人在对外贸易中受到了优秀的东方文化的影响。因此,从一开始就强调以人为本。反映在作品中就有:人与神之间可以相互打仗;人和神之间可以通婚等等,希腊神话中的神没有主宰人类的绝对力量。希腊民族把希望寄托在现世人生,而不是寄托在冥间。“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希腊民族作为早熟儿童发育的很健全,体现出一切从****出发,关怀人、重视人。   人文主义产生于中世纪后期,文艺复兴时期。   人文主义强调把人从长达一千多年的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恢复人的本来面貌。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反对禁欲主义:主张人的感官的心理享受,主张肉体的解放。(《十日谈》、《巨人传》)。   ②反对蒙昧主义: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要求恢复人作为“宇宙精华、人生主宰”的力量。这一思想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人道主义产生于18至19世纪,一直发展到20世纪。   人道主义着重主张把人从不平等的社会制度下解放出来:   ①18世纪强调把人从封建等级制度下解放出来。(启蒙小说、博马舍的戏剧等)。   ②19世纪主张劳动人民应该获得平等地位。(《悲惨世界》、《双城记》等。)   ③20世纪苏联文学界提出了“社会人道主义”的口号,强调个人对社会集体应该负责的同时,国家、社会、集体也应当对个人负责任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态度。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中明确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   (二)强调的内涵术语的侧重点不同。   人本主义:以人为本,反对神的绝对主宰。   人文主义:强调恢复人的本来面貌,把人从神的枷锁下解放出来。   人道主义:强调人的平等权利。“自由、平等、博爱”,把人从不平等的社会制度下解放出来。   因此,三者一脉相承,但又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的思想侧面。   11.《悲惨世界》的艺术特色:   (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的结合。《悲惨世界》是雨果现实主义向浪漫主义转变的标志性作品。作品的基础是浪漫主义,但同时洋溢着现实主义的光辉。   “非凡”的人物:雨果笔下的一些人物不同寻常,冉阿让被迫害的经历,芳汀的悲惨遭遇,珂赛特痛苦的童年,以及滑铁卢战役等,都写得比较真实,闪耀着现实主义的光辉。   “非凡”的事件:小说在情节安排上出现了不少“非凡”的事件等,都是浪漫主义色彩的表现。   (2)政论性。   雨果力求使自己的作品变成社会讲坛,不时地站出来表达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3)语言极富特色。   小说的语言高昂、激烈、热情,经常运用多义词,富有隐喻性。小说的叙述有史诗的风格。第四节 普希金   1.普希金创作成就   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和“俄国诗歌的太阳”。前期浪漫主义——后期现实主义   政治抒情诗《自由颂》、《致恰达耶夫》、《乡村》等。   “南方诗篇”(《高加索的俘虏》、《巴奇萨拉的喷泉》、《强盗兄弟》、《茨冈》)。   《茨冈》是普希金现实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的标志,代表了他叙事诗的最高成就。   普希金最负盛名的剧作是历史剧《鲍利斯戈都诺夫》。   献给十二月党人的著名诗篇是《致西伯利亚的囚徒》。   《驿站长》是俄国第一篇描写小人物的作品,开俄国文学抒写小人物命运之先河。   《上尉的女儿》写农民起义领袖普加乔夫,作品第一次正面描写普加乔夫。   2.普希金抒情诗的魅力:   自然质朴、真挚纯洁,且“包含着生命”。   在普希金的抒情诗中最能体现他个性、最具有社会影响的是政治抒情诗。他的政治抒情诗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反映了当时先进人士的政治信念和思想感情,歌颂自由、反对****是他的政治抒情诗的最基本的主题。   抒写爱情的诗篇在普希金的抒情诗中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诗人以诚挚的激情写下了许多似怨似诉、如痴如醉的爱情诗篇。这些诗篇展现了普希金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再现了他一生中动人心弦的美妙的时刻。   此外,诗人还写了大量的情诗,抒写情人相聚的快乐,思念的惆怅以及生离死别的痛苦和哀伤。普希金抒情诗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他语言的单纯、朴实。果戈理说:“是这样的朴素而崇高,……这样放纵情欲而又这样孩子般的纯洁”。他的诗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夸张的粉饰,“到处都显示着本来的样子”。   别林斯基论普希金:别林斯基说普希金的抒情诗“包含着生命”,称誉普希金是“俄国第一个偷到缪斯女神金腰带”的人。   3.《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体小说。   《叶甫盖尼奥涅金》和《上尉的女儿》一起被誉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   主题是贵族知识分子与人民的关系。作品反映的是俄国贵族时期(20~30年代)的社会现状。   4.“多余人”   ——指俄国文学中一批开始觉醒又找不到出路的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这些人的品格和气质远远高于周围的贵族子弟,但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在令人窒息的社会现实中找不到出路,看不到希望,所以苦闷、彷徨、忧郁、痛苦,对生活极端的冷漠。他们愤世嫉俗,对腐朽黑暗的社会深恶痛绝,同时又非常脆弱。他们希望改变现状,但又不可能与这个社会彻底决裂,所以他们不会与社会正面对抗,其生活态度往往是消极的逃避,成为“多余人”。   普希金笔下的奥涅金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的典型。   5.简析奥涅金形象:   普希金笔下的奥涅金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的典型。在他身上集中反映了19世纪二、三十年代俄国贵族进步青年的思想面貌和悲剧命运。   ①厌恶贵族社会、鄙视贵族社会的虚伪,不愿和贵族社会同流合污,不愿虚度一生。奥涅金是贵族青年中的佼佼者,不再满足现有的一切,开始对腐朽黑暗的社会感到厌恶。开始以一种怀疑、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他离开城市来到乡间,但与当地的贵族格格不入;他读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他的思想中已经开始萌芽出启蒙主义思想;他想工作、想读书、想农事改革,但农民根本不相信地主的善心,改革失败。   ②与人民相距很远,无力摆脱贵族社会偏见和习惯的束缚,缺乏毅力,缺乏明确的生活目标,结果只能是碌碌无为,成为一个聪明的废物。他是一位言者而不是行者,“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他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看不到希望,所以苦闷、忧郁、痛苦,患上了所谓的“忧郁病”。(经不起爱情生活的检验:从拒绝达吉亚娜到疯狂地追求达吉亚娜,从开始不愿意被家庭束缚,到后来在卑琐的虚荣心驱使下的求婚,反映出他出于个人利益的自私和虚荣。经不起友谊的考验:为了所谓的自尊,无视朋友连斯基的生命,造成了连斯基的悲剧。)奥涅金们既不反对沙皇的残酷统治,也不参与镇压劳动人民,成为一种既游离了本阶级,又不能成为先进力量代表的“多余人”。(达吉雅娜是理想的贵族妇女。)   6.“奥涅金诗节”——普希金长诗《叶甫盖尼奥涅金》的诗体韵律别具一格,采用四音步抑扬格十四行诗节,既有利于表现作者丰富的内心感受,又体现一种自然清丽的风格,后人把这种诗节称为“奥涅金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