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自考“环境心理学”复习重点 第十章

山西自考网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2日
自考环境心理学章节重点笔记:第十章 拥挤相关知识点,以及名词解析、问答题形式对本章节进行解读。

  第十章 拥挤

  1.密度是指每单位面积个体数目的客观测量,具体来说,它是指个体与面积的比值。密度可以在任何单位面积里进行度量,它又可以分为社会密度和空间密度、实际密度和可知觉密度、内部密度和外部密度。

  2.社会密度和空间密度是密度的两个最基本形式。社会密度指面积不变而变化个体数目;空间密度指个体数目不变而变化面积。社会密度是由同一空间中人数的不同决定的,空间密度的变化是由于相同的人数分布在不同的空间决定的。社会密度和空间密度的变化对个人行为和情感的影响不同。

  3.个体对所处空间密度的评价,就是可知觉密度。它与实际测量的密度不同,其结果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人的行为往往更多的受可知觉密度的影响,而不受实际密度的影响。

  4.内部密度是个体与建筑内部空间面积的比值,也就是房间内的密度。外部密度是个体与建筑外部空间面积的比值,是户外的密度。

  5.拥挤是对导致负性情感的密度的一个主观心理反应。影响人们是否产生拥挤感的最主要因素可能是密度。

  6.拥挤对动物生理的影响是有研究证据的。对在过分拥挤条件下生活的动物的尸体解剖表明,由于受到过分拥挤环境的压力,结果有明显生理损害的迹象。

  7.拥挤对动物行为后果的影响:许多研究发现拥挤会引起动物的攻击和变态行为。有关拥挤对动物行为产生的影响最著名的是约翰B?卡尔霍恩用大鼠做的实验。卡尔霍恩把大鼠的这种极度无组织、拥挤的围栏现象称为行为消沉。行为消沉可以理解为,当某个空间内的人口分布不平衡,或人口密度超过物种所应具备的,维持正常社会组织秩序的能力时,就会出现类似于大鼠这样的分裂行为。

  8.☆什么是拥挤,拥挤会对个体行为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拥挤是对导致负性情感的密度的一个主观心理反应。当人口密度达到某种标准,个人空间的需要遭到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阻碍时,就出现了拥挤感。影响人们是否产生拥挤感的最主要因素可能是密度。

  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研究认为,拥挤带来的是:混浊的空气,烦恼的嘈杂,紧张的情绪,这将对人的身心健康带来威胁和危害。

  高密度对人造成的影响可分为直接效应和累积效应,即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直接效应指由于高密度带来的即时负性情感体验,如焦虑;累积效应指高密度对健康的损害。拥挤对个体的影响:⑴对生理的影响。在高密度条件下的人血压偏高,个体患病的机率更高。儿茶酚胺含量升高,肾上腺分泌也提高;皮肤的导电系数也明显增加,还会出现手掌出等症状。⑵对情感的影响。高密度会导致个体消极的情感状态,在高密度空间,男性体验到的消极情感比女性更强。由于女性在社会交往中有更高的合群动机,所以在近距离内有更大的亲和力,男性的竞争动机更强,因而和他人距离过近会产生威胁感。总之,高密度对个人的情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但对男性的影响大于对女性的影响。⑶拥挤与疾病。长期在高密度环境中生活,可能引发疾病或使病情加重。生活在高密度下的学生健康和情绪状态都很差。总结各种研究结果,我们可以作以下的假设结论:第一,高密度会导致个体更多的消极情感,更高的生理唤醒;第二,高密度还会引发某些疾病。

  9.试举例说明拥挤和人类社会行为间的关系?

  人们对密度的主观感觉是受情境因素影响的。⑴拥挤对人际吸引的影响。在高密度条件下人际吸引降低。高社会密度,男性的反应比女性强烈。男性被试在高密度情境下对组内成员负面的评价较多,而女性被试则相反,高密度促进了人际吸引。⑵拥挤对退缩行为的影响。当遭遇高密度时,社会退缩行为是一种应激措施,它包括减少眼睛的接触,把头扭向一边,或者保持较远的人际距离。⑶拥挤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亲社会行为即利他行为。在高密度的公共场所,利他行为减少大多是由于对自身安全的担心。此外,利他行为在城市和乡村也是不一样的。⑷拥挤对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大量研究显示,拥挤对儿童攻击性的影响更大,并且随年龄的增加而改变。攻击性行为的发生依赖于高密度是引发负性的情感体验,还是积极的情感体验。高密度并不是引发攻击性行为的直接因素。无论是动物研究还是人类研究都显示,单纯的拥挤并不一定产生消极后果,拥挤对人带来的影响因个体差异、社会因素和具体情境而不同。拥挤对人类社会行为的影响可以概括为:第一,拥挤导致人际吸引降低,并且男性更明显;第二,拥挤导致退缩行为和利他行为减少;第三,拥挤导致攻击性增强的观点至今没有一致的结论,但是对某一部分人来说(如儿童),二者之间是有一定关系的。

  10.拥挤对任务完成的影响:①拥使个体有效地完成任务所需要的高度注意力和清晰的思维能力受到限制。②拥挤时容易产生焦虑。③高密度会阻碍被试对环境的认知。④拥挤可能会阻碍个体的信息加工能力,导致任务不能顺利完成。

  11.拥挤对交通有何影响?⑴交通拥挤带来的应激。坐车上下班的人体验着一种更应激的生活方式,带来更多的身心健康问题。⑵司机的应激。司机的应激状况,总的表现为负性的情感,认知和行为,攻击性强、焦虑、厌倦驾驶,及与他人交往时常常过度反应。⑶交通阻塞。交通阻塞影响人们到达目的地,也对驶汽车上下班的人体验的焦虑有很大的影响。⑷交通拥挤与出行。由于个人空间、领地和私密性的影响,出行中的拥挤会给人带来很大的应激。总之,交通拥挤使个体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自己周围空间不被入侵,所以它会导致人们的很多负性情感和行为,如攻击性、暴力和身心健康问题。

  12.举例说明怎样控制或消除拥挤带来的影响?(1)干预措施:①认知干预:对高密度情境的干预措施之一是认知干预,它是提前给个体关于某个情境的拥挤提示或警告。这样可以减少应激和其他不利影响。②建筑设计:第一,利用分隔。对密度的知觉是引起拥挤感的关键,因为拥挤感是个体感知到个人空间受到侵犯。第二,注意焦点的设计。人们更喜欢能减少个人唤起水平的环境;建筑设计可以通过控制其他因素来减少们的消极反应,达到减少拥挤感的目的。此外,建筑设计中室内家具的色彩、布置,对空间敞感都有重要的影响。(2)拥挤结果的调节方式:消除拥挤导致的后果主要在降低个体的焦虑和唤起水平。三种调节方法:肌肉放松、认知重建和想象。认知重建是通过引导被试注意情境中的积极方面,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情绪;想象是让被试按主试的指令想象一幅舒适的、田园式的画面,以转移注意力。还可以通过一些行政手段对拥挤进行干预;控制出生率也是减少拥挤的一个方法。一个熟悉的、有条不紊的环境比混乱、陌生的环境让人更感到宽敞;在同样的密度的情境中,与陌生人相处比与熟识的人相处更容易感到拥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