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自学考试《心理学》串讲笔记(第十章)

山西自考网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08日

  第十章 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识记]

  心理健康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有正常的智力水平

  (二)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

  (三)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

  (四)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

  (五)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领会]

  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1)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 (2)开发自己的各种潜能,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

  (3)激发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尝试创造性的学习和工作(4)提高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性

  (5)增强自我意识,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二、心理健康与压力

  [识记]

  压力的概念

  压力也叫应激,由汉斯·薛利提出。他认为压力是表现出某种特殊症状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由生理系统中因对刺激的反应所引发的非特定性变化所组成的。

  [领会]

  压力的来源

  1、躯体性压力源 躯体性压力源是指通过对人的躯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而造成身心紧张状态的刺激物,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刺激物。

  2、心理性压力源 心理性压力源是指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

  3、社会性压力源 社会性压力源主要指造成个人生活方式上的变化,并要求人们对其做出调整和适应的情境与事件。社会性压力源包括个人生活中的变化,也包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事件。

  4、文化性压力源 文化性压力源最常见的是文化性迁移,即从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进入到另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中,使人面临全新的生活环境、陌生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而产生压力。

  压力的影响因素

  1、经验 2、准备状态 3、认知 4、性格 5、环境

  [简单应用]

  压力的应对策略

  个体从面临压力到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为冲击阶段,发生在压力来临之时;第二阶段为安定阶段;第三阶段为解决阶段

  一般而言,应对压力的策略有两类:处理困扰与减轻不适感

  (1)了解自己的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2)劳逸结合,积极休息,培养业余兴趣爱好

  (3)加强体育锻炼,生活有规律,睡眠充足 (4)建立和扩展良好社会支持系统,拥有朋友

  (5)积极面对人生,自信豁达,知足常乐,笑口常开

  (6)改变不合理观念,通过有意的改变自己的内部语言来改变不适应状况

  

  三、心理健康与挫折

  [识记]

  挫折的概念

  挫折是指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目标不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反应。

  挫折的类型

  挫折既包括挫折情境,又包括挫折感受,两者关系密切。挫折情境导致挫折感受。

  [领会]

  挫折产生的原因

  一般可以概括为外在因素与内在因素。外在因素主要指环境方面的,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常常是个人意志或能力所不能左右的。内在因素则主要指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阻碍了目标的实现,包括个人的生活条件、人格特点、心理状态、经济水平等。

  挫折的防卫方式

  常见的防御机制可分为建设性防御、替代性防御、掩饰性防御、逃避性防御、攻击性防御五大类。

  具体表现为十种方式:(1)否认(2)幻想(3)压抑(4)投射(5)反向(6)转移(7)退行(8)文饰(9)补偿(10)升华

  [简单应用]

  挫折的应对策略

  (一)正确认识挫折

  (二)改变不合理观念:常见的不合理观念有:(1)此事不该发生(2)以偏概全(3)无限夸大后果

  (三)加强修养,勇于实践

  (四)优化自身人格品质

  以下几种人格类型的人常常容易引起挫折感

  (1)性情急躁的人(2)心胸狭窄的人(3)意志薄弱的人(4)自我偏颇的人

  四、心理健康与焦虑毕生发展

  [识记]

  焦虑的概念

  焦虑障碍就是指受不合乎现实或不合乎理性的害怕所困扰的状态,它所表现出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极度焦虑的体验。

  焦虑类型

  (一)广泛性焦虑障碍

  (二)恐慌障碍

  (三)恐惧症:1、广场恐惧症2、社会恐惧症3、特殊恐惧症

  (四)强迫症

  (五)创伤后应激症

  [领会]

  焦虑产生的原因

  [简单应用]

  焦虑的应对策略

  (一)认清焦虑状况:身体、思维、心理几方面

  (二)克服焦虑的三个原则:1、不回避2、正面迎战3、做记录

  (三)学会放松自己

  (四)运用想像减轻焦虑

  (五)进行理性思考

  (六)接受专业治疗

 

新生指南

新生指南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