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0540外国文学史自考复习资料-第四章17世纪文学2

山西自考网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16日
第二节莫里哀
一、生平与创作

莫里哀(1622~1673)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鼎盛时期的喜剧大师,原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
莫里哀是法国现实主义喜剧的开创者。他的创作道路通常划分为三个时期。
(一)早期1659年至1663年,是莫里哀开始创作古典主义喜剧时期,比较重要的作品有《可笑的女才子》、《丈夫学堂》和《太太学堂》。
独幕风俗喜剧《可笑的女才子》是莫里哀在巴黎创作的第一个剧本,通过两个贵族青年向一对资产者出身而喜欢模仿巴黎贵族习气的外省女子求婚时的笑话,既嘲笑了贵族沙龙,也讽刺了资产阶级矫揉造作、附庸风雅的丑态。但戏只上演了一场,就遭到贵族反动势力的攻击并被赶出小波旁剧场。
《丈夫学堂》和《太太学堂》是莫里哀运用古典主义创作规则所写的两部喜剧,它们的共同主题是提出女子教育问题,批判锋芒指向封建礼教。
莫里哀毫不示弱,又写了《凡尔赛即兴》一剧来奉答。这两部论战性的剧本,不仅有力地揭露了教会和贵族中的保守势力,而且还讨论了喜剧理论问题。
(二)中期1664年到1669年是莫里哀现实主义喜剧创作的繁荣时期,也是他反封建反教会斗争最激烈的时期,其作品的思想性、战斗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他自己的最高水平。除了最著名的《达尔杜弗》外,《唐·璜》、《恨世者》、《悭吝人》和《乔治·唐丹》等都是这时期的名剧。
五幕诗体喜剧《唐·璜》(或《石宴》)取材于西班牙传说。
《悭吝人》(又译《吝啬鬼》)被看作是与《达尔杜弗》齐名的杰作。
阿巴贡是莫里哀笔下一个不朽的艺术形象。他爱钱胜过荣誉、美德,甚至爱情。为了积攒金钱,他变得极度吝啬。金钱成了他的最高的追求目标,成了他的生命。这一形象表现了早期资产阶级剥削者的特色。他几乎就是吝啬鬼、守财奴的代名词。
(三)晚期1669年以后,莫里哀的创作在思想内容上继续发挥前一时期的主题,在艺术上则着力运用民间闹剧的艺术传统。在这个时期所写的近10个喜剧中,三幕散文喜剧《司卡班的诡计》标志着他喜剧创作的一个高峰。
主人公司卡班是一个听差,但他诡计多端、乐观幽默、敢做敢为。他用计谋成全了小主人的婚事,把老主人骗进口袋痛打了一顿。在这出喜剧中,主人成了蠢货,仆人很有智慧。剧本蔑视法国17世纪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抨击腐败的封建司法机关,与路易十四的政策不合,他同国王的关系也出现裂痕。曾经多次支持莫里哀的布瓦洛,此时代表专制王权的意见,要莫里哀“少做人民的朋友”,而这恰好证明了莫里哀创作的人民性。
二、《达尔杜弗》
五幕诗体喜剧《达尔杜弗》(又译《伪君子》)是莫里哀的代表作,它取材于法国现实生活,对中心人物进行高度艺术概括,把攻击的矛头集中指向天主教教会的伪善。
(二)人物形象
达尔杜弗是一个十分典型的假信徒、伪君子。他标榜禁欲,实际上淫秽不堪;他伪装不爱钱财,却借口上帝的旨意,骗取了奥尔恭的全部家财;他表面上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却并不笃信上帝,为了满足肉欲,达到卑劣的目的,甚至可以把上帝从心中拔掉。有的高度典型性。从此以后,“达尔杜弗”一词在法语中竟成为“伪君子”的同义语,成为伪善、“故作虔诚的奸徒”的代名词。
奥尔恭的形象也富有典型意义。这个巴黎富商是王权的支持者,在国内几次叛乱中,他都支持过国王,表现得十分英勇,但是对于宗教也表现得异常狂热桃丽娜在剧中是反对封建道德、揭露宗教伪善的主要人物。她身为奴仆,头脑清醒,目光敏锐。一方面与奥尔恭的专制作风和封建观念作斗争,另一方面又与达尔杜弗的伪善作斗争。桃丽娜是个真正具有自由思想的人。她聪明、机智、勇敢、灵活,积极支持年轻人争取婚姻自主、个性解放的斗争,显示出劳动者的优秀品质。
(三)艺术特点
《伪君子》在艺术上是按照古典主义原则创作的。它歌颂王权,以丧失理性的恶果证明理性的重要。喜剧的结局是仰仗国王的英明,恶人受到惩罚,奥尔恭受到恩赦。这种由悲转喜的结尾虽然与剧情发展的内在因素不符,也缺少社会现实本身的依据,但却反映了莫里哀借助王权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的政治态度,体现了作者主张的国王应该以理性治国的政治原则,符合古典主义文艺思想的要求。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网站文章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本文地址:/ggk/540/8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