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自考网资料下载《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笔记7

山西自考网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01日
 4.《荀子》和《韩非子》
  识记:
  荀子生平及《荀子》简况。
  荀况,战国后期赵国人。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师。隆礼重法,对儒家学说的薪火相传贡献极大。《汉书·艺文志》著录《孙卿子》(即《荀子》)三十三篇,今存三十二篇,多为荀子自著。先秦说理散文发展到荀子已经成熟。
  韩非生平及《韩非子》简况。
  韩非,战国末期韩国公子,喜刑名法术之学。《汉书·艺文志》著录《韩子》五十五篇,今存。大抵是韩非自著,也有后学或他人之作。
  简单运用:《荀子》说理文特色。
  一、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辟,淋漓尽致。如《劝学》、《天论》。
  二、从文学的观点看,文中长于比喻而少用寓言。《荀子》中寓言极少,极简短,类于比喻。而他为了说理所使用的比喻,却丰富多彩,层出不穷。如《劝学》。
  《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及其寓言的特点。
  《韩非子》集中体现了韩非的法家思想,其说理文和寓言均很有特点。
  一、明切犀利,冷峻峭拔,而极善分析,条理严密,议论透彻。明切是指明辨是非,切合事理。犀利是指他的理论中似无情而往往切中要害;明切和犀利,造成了韩非散文冷峻峭拔的文风。
  二、韩非散文最具文学色彩的是它的寓言。往往采用历史故事的形式,阐明道理,表达思想。如买椟还珠等。但表现手法较单调。
  第四章 屈原和楚辞
  第一节 楚辞的产生
  1.楚辞的名称
  识记:楚辞名称源流。
  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大夫屈原开创的一种新诗体。楚辞这个名称西汉时始出现,初专指先秦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后刘向编集屈、宋等人的作品,又把西汉贾谊等人的骚体辞章收纳,命名《楚辞》。至东汉王逸加入自己的一篇作品,并为全书作注,名为《楚辞章句》,流传至今。
  理解:楚辞与赋的区别。
  汉代人往往把楚辞称为,这种看法是不确切的。楚辞,不仅体式不同,而且其性质也有很大差别。
  体式不同:楚辞依而咏,语句参差错落,长短不拘;赋则很少虚字,句式铺排偕偶,比较整齐。性质不同:楚辞以抒情、议论、描绘为主,主观抒发意味特别浓重;赋则以客观的咏物、摹画、夸饰为主,缺少主观情感的抒发。
  2.楚辞的产生。
  综合运用: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一、楚辞首先是楚文化的产物。
  1.楚辞的产生,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
  2.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密切。
  3.楚辞中充满着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着道地的楚地方言等。
  二、楚辞的产生还受到北方文化的影响。
  1.南北的思想文化相互浸润,中原先进的制度、文化渐为楚文化所汲取。
  2.战国时期北方纵横家铺叙华辞的风气,当也对楚辞有不小影响。
  总之,楚辞的产生,既源于楚国固有的文化传统,由此造就了它浓厚的地域特色,也接受了北方文化的影响,在楚辞的思想和形制上都烙下了鲜明的印记。楚辞是在南北文化交流的新的时代环境下,诞生于楚国的地域特色鲜明的新诗体。
  3.楚辞的文体特点
  综合运用:楚辞的文体特点。
  就体式而言,楚辞实际上有两种:
  一、类于《诗经》而有所改造的样式,如《天问》、《橘颂》,前者基本是四言体而少用虚字,后者也是四言体而单句句尾用字。 (不是楚辞的典型体裁)
  二、以《离骚》、《九歌》等为代表的典型样式。
  1.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
  2.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3.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字、字作为虚词叹语,极其频繁地写入楚辞,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第二节 屈原及其创作 www.sxcrgk.org
  1.屈原的生平际遇
  识记:屈原生平。
  屈原,名平,楚国贵族,生活在战国后期诸国争斗最为激烈的时代,秦、楚争霸是斗争的焦点。有优厚的文化教养,也有高远的政治理想和为之献身奋斗的精神。主张联齐抗秦,楚怀王昏聩无能,既无主张又听谗言,信谗远屈。怀王断齐逐屈,后被秦拘死,顷襄王即位,重新起用过屈,后被子兰进谗,终被迁放江南,长期流亡,最终自沉汩罗江。
  2.屈原的作品
  理解:屈原作品及其真伪考订。
  今人比较一致的看法大体是:《离骚》、《天问》、《九章》是屈原自作,《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国民间祭神歌曲加工润色而成。《招魂》一篇,《史记》本传明确说它是屈原的作品。
  可以确定为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共2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