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资料-笔记串讲:肖洛霍夫

山西自考网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11日

【肖洛霍夫】

1、创作成就

  1924年,第一部短篇小说《胎记》。

  1926年,短篇小说集《顿河的故事》。

  1926——1940,代表作《静静的顿河》。

  1932年,长篇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一部)。

  1956年,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

  1960年,长篇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二部)。

  196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2、《静静的顿河》的基本内容:

  《静静的顿河》是肖洛霍夫的代表作,它展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时期顿河哥萨克各阶层的生活。它通过探索葛利高里、娜塔莉娅、婀克西妮娅等主人公的悲剧性遭遇的原因,揭示出人民在这个伟大的历史转折中的命运。全书共四部。

3、《静静的顿河》的艺术成就:

  首先,是广阔的史诗画面。

  作家善于描绘各种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事件,并展示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发展变化。小说对顿河人的正常生活和主人公命运的描绘同重大的政治事件、军事行动的描绘交替进行,从而造成一种内容浩繁、人物众多、画面壮阔、结构宏伟的史诗效果。与此同时,小说广泛地引入了历史文献、命令、日记、书信等各种资料,并依据这些史料,对各种政治事件和军事形势作了精辟地概括和评价,赋予史诗以深刻的真实性和巨大的历史感。

  其次,是精巧的艺术结构。

  小说情节的中心是麦列霍夫家族的命运,主要线索是葛利高里和婀克西妮娅的爱情纠葛,补充线索是葛利高里和娜塔莉娅的关系,同时小说中还有大量表面看来似乎与主题没有密切联系的偶然性插曲,这一切经过作家的精心构思、巧妙安排,都糅合在一起,使长篇史诗结构尽管十分自由,却给人一种浑然一体的感觉。

  再次,是浓厚的民族特色。

  作为一个出身于顿河地区哥萨克农民家庭的作家和顿河草原的歌手,肖洛霍夫栩栩如生地描绘了顿河哥萨克人的日常生活习俗,不仅写到了哥萨克农民的日常劳动情况,而且描绘了哥萨克人的节日、葬礼、婚宴、晚会、服装、唱歌、跳舞等,从而使小说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最后,是多音调合奏曲色彩的语言。

  小说存在着两种显然不同的语言——顿河地区哥萨克的民族语言和文学语言。这两种语言的交织,以及作者的声音同人物声音的合奏,使作品呈现出一种乡音调合奏曲的色彩。作家巧妙有效地指挥着这一曲乡音部的大合唱,使整部史诗在风格上达到了完整的统一。

4、葛利高里形象及其悲剧意义:

  葛利高里是“顿河哥萨克中农的一种独特的象征”,“一个摇摆不定的人物”。

  ①他是一个探索追求的典型,善良、勤劳、纯朴,具有哥萨克劳动者的一切美好的品质。

  ②他身上带着哥萨克世代相传的种种偏见(要与俄族红军作战)。

  ③在历史急骤变化的关头,他徘徊于生活的十字路中,犹豫动摇,企图在革命与反革命之间寻找第三条路,结果只能脱离人民落得一个悲剧的命运。

  这个形象的悲剧实质上是他以独特的哥萨克气质、哥萨克的传统偏见和中农自私要求对抗历史发展总趋势的悲剧,这一形象反映了哥萨克历史道路的曲折性和矛盾性。

5、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的思想内容:

  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是苏联军事题材作品。

  ①小说描写主人公安得烈o索科洛夫痛苦而坚强的一生,它没有直面动人心魄的战争场面,也没有畅述主人公的英雄行为,而是通过主人公的娓娓叙谈,表现了对战争的回味和思考。

  ②因为书中的主人公是千千万万个劳动者中最普通的一员,所以他的遭遇才更能引起共鸣,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③作者正是通过“严酷的现实”来表现法西斯侵略战争给广大苏联人民带来的创伤和痛苦,从而激发人民群众对侵略者的仇恨。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网站文章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本文地址:/ggk/538/10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