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14

山西自考网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16日

第五章 本时期台港小说(二)

一、新诗 余光中 郑愁予等

1.余光中、洛夫、痖弦、郑愁予、叶维廉、杨牧等是成就突出、深具代表性的诗人。

2.余光中,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著述丰富,自称“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余光中一向被视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他的诗歌题材丰沛,形式灵活,风格多样,从现代、古典到民歌,从政治抒情诗、新古典诗、咏史诗到乡愁诗。余光中不断开拓创新,在现代和传统、中国和西方之间走出一条有独创性的艺术道路。

3.洛夫,1948年考入湖南大学外语系。1959年开始创作《石室之死亡》。

4.郑愁予在台湾诗坛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梦土上》是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集。

二、戏剧 姚一苇等

1. 姚一苇:被称为“暗夜中的掌灯者”,是一位学者型剧作家,在大学主讲戏剧理论。代表作:《红鼻子》。

2. 马森:《花与剑》是戏剧中富哲理意味的剧作,花象征爱,剑象征恨。

三、散文 梁实秋等

1.梁实秋,主编《新月》月刊,1949年赴台,长期在台湾师范大学任教

1)梁实秋又是杰出的翻译家,他以一人之力完成了莎士比亚全部戏剧37种的翻译工程,加上他翻译的莎氏三种诗集,汇成《莎士比亚全集》40卷出版,在中国现代翻译史上罕见。

2)最能显示梁实秋文学成就的是他的散文创作:《骂人的艺术》(第一本散文集),结集出版了《谈徐志摩》、《清华八年》、《秋室杂忆》、《西雅图杂记》、《雅舍小品续集》等20余种,涉及小品、杂感、游记、回忆录、读书札记诸文体。

3)梁实秋的散文基本上属于学者型散文,涉及内容丰厚,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

   ①描摹了形形色色的人生世态,表现了清雅恬淡的人生情趣。

   ②追忆昔日人事,状写故乡风物。

   ③追求一种充分享受人生的艺术。

2.张晓风(江苏铜山人),60年代中期以散文成名,处女作《地毯的那一端》1967年获中山文艺奖散文奖。

 

第六章 1977-1989文学思潮

   197610月至1989年的文学思潮发展演变,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新时期初期的文艺复苏、80年代前期的文艺争鸣与文艺思潮、80年代后期的文艺思潮。

一、新时期文学初期的文艺复苏

1.1979年10月30召开的第四次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标志着文艺界的全面“解冻”。

2.新时期文学在复苏期的发展态势,是与对一系列有关文艺观念的基本问题和创作中具有倾向性的问题的热烈争鸣连在一起的:(1)文艺与政治关系的重新辨识和争鸣;(2)关于现实主义的争论。

二、80年代前期文学思潮

1.引起对西方现代派文艺大讨论的,是1982年《外国文学研究》上发表的徐迟《现代化与现代派》一文。

2.徐敬亚在1983年《当代文艺思潮》上发表题为《崛起的诗群》一文。

三、80年代后期文学思潮

1.以下几个重要的论争事件和焦点问题,让我们看到80年代后期文艺思潮的变化和流程

11985年和1986年,被人们称为“方法年”、“观念年”。这两年间,文学批评方法的更新问题成为文学界的热点话题。

2)从1984年到1987年,围绕文学主体性问题展开了一场论争。

3)从1985年就初露端倪的寻根小说创作,引发了文学的文化寻根热。

2.早在80年代初期的拨乱反正中,文学理论界和批评界曾引出修改或重写文学史的话题。1988年前后,文学界提出“重写文学史”的口号。19884月,《上海文论》开辟“重写文学史”专栏。

 

第七章 80年代小说

一、80年代小说概述

1.刘心武:短篇小说《班主任》,最早通过艺术形象来揭露“文化大革命”给我国人民带来的累累伤痕,尤其是给青年一代(塑造青年学生谢慧敏形象)的心灵造成的毒害。《班主任》是新时期文学的开山之作。

2.《文汇报》(1978811)发表了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伤痕文学和伤痕小说由此得名。

3. 茹志鹃:在50年代曾以《百合花》蜚声文坛,于19792月在《人民文学》上发表的短篇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被视为“反思文学”的起步性标志。

4.反思文学最后的延宕阶段,出现了两部喜剧性的总结“文革”的作品:王蒙的《名医梁有志传奇》和张宇的《活鬼》。

5.在反思文学的思潮中,有的作家突破了单纯的政治或社会视角,描写中国社会各阶层人的悲喜剧,代表作家主要有陆文夫、张洁、谌荣等:

1)张洁代表作:《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爱,是不能忘记的》《沉重的翅膀》《祖母绿》

2)谌荣代表作:《人到中年》(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一等奖):

   ①小说成功塑造了陆文婷这个中年职业女性的形象。

   ②小说的成功还突出体现在对秦波这个“马列主义老太太”的典型形象的刻画。

   ③小说在艺术形式上做出了积极探索。

   ④《人到中年》中作家对社会问题的敏锐和关切,在谌荣后来的小说中得到延续和发展。

6.蒋子龙1976年发表小说《机电局长的一天》,1979年发表成名作《乔厂长上任记》(开了改革文学的先河)。

7.高晓声1980年发表《陈奂生上城》。

8.贾平凹的《小月前本》、《鸡窝洼人家》热情洋溢地肯定了改革给农村青年思想感情、爱情婚姻等带来的可喜变化,《腊月·正月》较为冷峻,作品中的韩玄子是一个小农经济意识的中国小知识分子,另一个主要人物是王才。

9.纪实文学,代表作主要有刘心武的《公共汽车咏叹调》、《5·19长镜头》,张辛欣《北京人》系列。

10.【寻根小说】1985年前后形成潮涌的寻根小说创作,超越了社会政治层面,突入到历史与文化的深处,对中国的民间生存和民族性格进行了文化学思考。

1)寻根小说可以追溯至80年代初汪曾祺、邓友梅、吴若增,真正兴盛是在1985年前后。

2)代表作家及作品:韩少功《归去来》《爸爸爸》《女女女》,陆文夫《美食家》,阿城《棋王》、《孩子王》,张承志的《黑骏马》、《北方的河》,郑义的《老井》,郑万隆《异乡异闻》,王安忆《小鲍庄》、性爱小说“三恋”(《荒山之恋》《小城之恋》《锦绣谷之恋》)等。

3)寻根小说最为显著的特点:

①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

②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成鲜明的地域特点;

③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方法,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意蕴。

4)寻根作家对“根”或文化的态度大致有三类:

一是持肯定态度。代表作:阿城《棋王》

二是持否定态度。代表作:韩少功《爸爸爸》《女女女》,王安忆《小鲍庄》《大刘庄》

三是持历史主义态度。代表作:冯骥才《神鞭》

11.70年代末,宗璞的《我是谁》、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王蒙《春之声》等一批小说对西方现代主义小说技巧的借鉴和运用,引起文坛的关注。

12.1985年开始,在寻根小说兴起的同时,刘索拉《你别无选择》,徐星《无主题变奏》,莫言《透明的红萝卜》,残雪《山上的小屋》,马原《冈底斯的诱惑》等一批小说出现。

13.这一时期,以马原《拉萨河的女神》、《冈底斯的诱惑》等小说为先声,注重形式实验的小说开始兴起,紧随马原后的有洪峰、格非、苏童、余华、叶兆言、孙甘露、潘军等作家。

14.80年代后期最为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是新写实小说思潮的崛起。

【问答】新写实小说的创作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创作特点:创作方法虽仍以写实为主,但注重对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在主题上,更多的表现现实的荒诞、丑恶、灰暗与无奈;大多采用客观化的叙述态度,提倡作家应“退出小说”、“零度介入”,即有意采用一种缺乏价值判断的冷漠叙述等。

2)代表作家及作品:刘震云《一地鸡毛》、《单位》、《官场》,池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方方《风景》、《桃花灿烂》等。

二、王蒙 谌荣 张贤亮等

1.王蒙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后连续推出《春之声》《夜的眼》《布礼》《蝴蝶》《风筝飘带》等小说,融入包括意识流在内的西方现代主义小说因子。《蝴蝶》(意识流小说,王蒙这一系列小说的代表作)小说像一首哲理长诗,文题取“庄生梦蝶”。

1986年,长篇小说《活动人变人形》(主人公倪吾诚)发表,标志王蒙小说创作真正的转变。

2.陆文夫成名作《小巷深处》,1977年陆文夫写出他新时期的第一篇小说《献身》;1979年推出《特别法庭》,突破原来风格;1983年《美食家》被认为陆文夫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峰;1985年推出又一力作《井》。

3.谌荣中篇小说《人到中年》(获得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一等奖,主人公是中年眼科大夫陆文婷),长篇小说《人到老年》、《死河》

4.张贤亮短篇小说《灵与肉》、《肖尔布拉克》、《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

1)《绿化树》是作者计划中的九篇系列中篇《唯物论者的启示录》中的第一部,主人公章永璘;

2)《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是《唯物论者的启示录》的第二部,主人公仍是章永璘,仍是第一人称叙述。

三、汪曾祺 贾平凹

1.贾平凹作品有小说集《山地笔记》《商州散记》《野火集》等,短篇小说《满月儿》,长篇小说《浮躁》《废都》《白夜》《土门》《怀念狼》《病相报告》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等,诗集《空白以及《平凹文论集》等。

11983年,贾平凹深入商州地区,最初的成果《商州初录》(其14个故事,都是人性和人情的赞歌),并由此写出“商州系列”小说:《小月前本》《鸡窝洼的人家》《腊月·正月》《天狗》《黑氏》《西北口》《古堡》《火纸》《商州世事》等。

2)长篇小说《浮躁》的主人公是金狗,改革者形象。

四、莫言等

1.莫言:1985年发表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轰动文坛,1986年发表《红高粱》,获1985-1986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著有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十三步》《酒国》等,有《莫言文集》五卷。90年代以后,主要有长篇小说《丰乳肥臀》《檀香刑》《四十一炮》等。

《红高粱》的叙述循两条线索展开,主线是土匪头子“我爷爷”余占鳌率领的武装伏击日本汽车队,辅线是在这次战斗之前发生的余占鳌与“我奶奶”戴凤莲之间的爱情故事。

2.马原:1985年发表成名作《冈底斯的诱惑》,出版有《马原文集》四卷,文学讲稿《虚构之刀》、《阅读大师》,马原小说的主要特点:

1)马原的小说以其在叙述上的先锋实验性质(先锋小说),引领了80年代小说叙事的革命,唤起了小说写作对形式和语言的自觉。

2)马原的小说对叙述本身的重视首先体现在,它以一种极端的姿态,将小说完全视为语言的游戏,切断了通往意义和价值的道路。

3)马原的小说采用“元小说”叙事手法,带来了所谓的“裸露的叙述”,小说的神秘性被消解,虚构性得到强调,传统文学观念中的真实观被摒弃。

4)马原小说叙述的另一特点是,所叙述的故事不追求事件的逻辑联系,也没有情感和情绪的联系,而是若干个兀自独立的片段,被叙述着“强行”组合在一起。

5)马原小说对叙述形式和策略的探索,还包括“返身叙述”(在很多文本中,作者马原直接成为被叙述对象)、“实体经验的省略”(不是言外之意的省略,而是根据上下文或具体语境,读者可以补足的事实陈述)、“互文复现”(在一个文本中指涉获充数作者其他小说文本中的人物、情节),等等。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网站文章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本文地址:/ggk/537/3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