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0037美学复习资料-复习资料8.2

山西自考网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03日
二、崇高

    在审美意象的形式构成上——粗犷博大的感性形式。
    在威力上——强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以及压倒一切的雄伟气势。
    在审美体验上——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
    在人生精神上——强烈的鼓舞、引人赞叹,催人奋进。

㈠崇高的内涵与特点

    崇高的概念在古罗马时已出现。
    真正把崇高作为一个审美范畴进行研究的是博克(18世纪英国美学家)。

    康德提出崇高对象的特征是“无形式”,即对象的形式无规律、无限大、无比有力和无法把握。崇高在于人类自身的精神,是人对自身力量胜利的愉快,对自己本身的使命的崇敬。

    崇高作为审美形态,最主要的它是一种对立和冲突的审美体验。崇高是人的精神与力量的动态展示。崇高的价值载体首先是体现这种冲突与抗争过程的艺术作品。

    崇高与壮美的区别。壮美是人胜利后的静态显现,崇高是一种动态展示。

    崇高与优美的区别。

◎在不同的人生实践的领域,崇高有不同的体现:

    首先,崇高体现为人与自然的对立和超越。(激励感与鼓舞性)。
    其次,崇高体现为人与社会的对立与超越。(人的创造物和人的精神品格)
    再次,艺术品的崇高风格。人的崇高体验,通过艺术作品加以表现和反映,是自然和社会中的崇高的集中表现形式。(语言、色彩、画面、线条)

    崇高对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和人格是非常有益的。

◎崇高作为审美形态,其特点主要有:

    第一,雄伟壮阔的力量之美;
    第二,社会价值实现的昂扬之美;
    第三,刚毅坚强的品格之美;
    第四,恢宏豪迈的尊严之美。

㈡对崇高的理论探讨

    毕达哥拉斯——在西方美学史上,是最早涉及崇高内容的(古希腊)。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中,最早明确谈到了“崇高”,并将之与“优美”并举。
    朗吉弩斯——一般认为,朗吉弩斯的《论崇高》,第一次较为明确地把崇高和优美作为两种可以并列对举的美来加以论述。

    博克——“崇高”作为严格意义的美学范畴发源于近代。直到18世纪英国著名的经验主义哲学家博克写出《论崇高与美》一文,“崇高”才正式作为美学范畴,得到美学家和哲学家的深入研究和探讨。

    康德——真正把崇高作为审美形态来看待。其认为崇高的两种类型: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他看到崇高与人的不可分离性,与人的生命体验有关。崇高和优美虽都是令人愉快的,“但两者的判断都不是感官的,也不是论理的规定着,而是以合乎反省判断力为前提。”康德的高明之处在于把崇高纳入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主客结合。
    席勒——主要从艺术的角度来论述崇高的实质。他从艺术论入手,认为崇高与优美一样,都是“活的形象”,都是生命与形象、实在与形式、偶然与必然的统一。他把崇高从一种审美形态降为一种艺术效果,变得更狭隘。
    黑格尔——继承了康德的“人论”思想,肯定了崇高缘于人的内在情感的说法,同时又同意席勒关于美和崇高应该存在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的观点(崇高存在于艺术)。

    对古典崇高的反叛——现代艺术在貌似怪物的东西中,深藏着人类对自身的虚无和恐惧的呼告,他们所要表现的则是真正的人生体验,力图表现“无法表现的东西”。反叛,并不是对崇高的彻底否定和全面清算,而是对其所负载的理性主义内涵的否定,在这种否定中,使崇高的内涵发生了失落和暗渡,最后臻于回归。代表人物:叔本华和尼采的非理性主义哲学。

    利奥塔德——立足于后现代理论的视野,对崇高进行阐释。他的美学是从关于现代与后现代的分析开始的。元叙事(元话语)。利奥塔德也颠覆了传统的崇高理论。崇高在利奥塔德的美学中不只是一个普通的概念,而是一个核心范畴,具有基础的作用。利奥塔德美学的基本特点就是他把他的美学体系建立在对崇高的论述之上,并确立了崇高在后现代主义理论中的地位。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网站文章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本文地址:/ggk/37/10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