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自考网资料下载自考《人际关系学》重点串讲资料4

山西自考网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3日

自我概念是指自己如何看待和感受自己。包括反映评价、社会比较、自我感觉。反映评价:我们从他人那里得到的有关自己的信息。社会比较:在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往往与他人比较来确定衡量自己的标准。自我感觉:在生命中的某一刻,你开始用自己的方式来看待自己了,这种看待自己的的方式。
  自我概念的特征1、自我的概念的基础是其所处环境的文化和团体的价值观;2、我概念具有较强的主观性;3、自我概念具有自行增强的能力;4、自我概念具有缓慢的变化性。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优化自我概念的途径1.具有改变自我概念的需求;2、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3、制定切合实际的自我期望;4、改变自我概念的方法。
  社会性因素最基本的主要是:社会地位、职业类别、知识层次。
  职业类别影响和制约人际关系的类型1.逊顺型(特点是朝向他人,有社会、医务、教育工作者);2、进取型(对抗他人,有商业、金融、法律工作);3、分离型(疏离他人,有艺术创作、科研工作)。
  影响人际关系的外在因素:是关系主体之外制约人际关系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因素、空间距离因素、习俗礼仪因素、道德规范因素、价值观念因素、法律法规因素、社会制度因素和社会群体因素。
  **爱德华.T.霍尔《无声的语言》,提出社交中的空间距离理论,4种距离: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公共距离。
  拥有不同价值观对人际关系处理侧重点不同。组织行为学家史布兰格价值观分为六类1.理性价值观;2、美的价值观;3、政治性价值观;4、社会性价值观;5、经济性价值观;6、宗教性价值观来源:考试大
  群体的特点:同属一群体的各成员,在心理上意识到对方,具有相互认识与同属一群人的感受;同属一群体的各成员,在行为上相互依赖、交互作用、彼此影响,并且具有互补性;同属一群体的各成员,在目标上是共同的;同属一群体的各面员,共同遵守该群体的行为规范和规则。
  群体压力是指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成员的意见有分歧时,在心理上感到的一种压力。群体的舆论、风气和规范等都能形成一股催人行动的心理压力。容易形成从众心理

07
   协调人际关系的原则1、平等原则;2、诚信原则;3、礼貌原则;4、互利原则;5、人道原则;6、择善原则;7、适度原则;8、相容原则;9、积极原则;10、理解原则;11、自律原则

   **平等原则,是指人与人交往中坚持平等相待的原则。在人际关系交往中,双方都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交往者,是建立和发展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和前提。
   树立正确的平等观1、平等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相对性表现在:平等是有条件的,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起点和机会是均等的。绝对的平等不仅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2、平等是现实的:具有时代性、地域性、文化性,平等是发展变化的。
   诚信原则是世界性法律原则,是各国公认的帝王条款。东方道德意义上的诚信、西方人格心理意义上的诚信,都涉及人际交往价值观的问题,反映一个人或组织总体形象中最本质、最核心的内涵。
  服饰穿作的TPO原则:时间、地点、场合。

   择善原则:人际交往的选择性原则,即择善而交、择善而从的原则。
  
08
  羞怯心理:在人际交往中感觉难为情,害怕与人交往的心理。产生的原因:天性、受挫经历、文化因素、社会因素。

  自卑心理:是自己轻视自己,看不起自己,总认为别人事事都比自己强。
  嫉妒心理的特点:普遍性;指向性;对等性;潜隐性;变异性;社会危害性。
  孤僻是指孤独、不合群,性格怪癖,常常喜欢一人独处。表现为:少言寡语、离群索居、不愿与他人接触、待人冷漠、不愿与群体交流。
  报复心理:在人际交往中,以攻击的方式发泄对他人的不满和怨恨的一种情感体验。
  人际交往过程大致可分为:信息沟通层次、人际认识与因层次、交往互动层次。


  人们在沟通的过程中可能产生沟通障碍的原因1.缺乏对交往情境的统一理解导致障碍的产生:(1)双方所用的语言不同。(2)双方的社会差别、文化差别、种族宗教差别、职业差别等造成的对沟通中所使用的概念的不同解释及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处世态度。2.交往双方沟通时交往者性格及心理关系不同导致障碍的产生:(1)交往者个人性格特征的不同;(2)交往者特殊的心理关系。3、非言语沟通中语义表达不同引起误解导致障碍的产生。
  著名社会心理学家、莫斯科大学教授安德列耶把非言语沟通分为四个符号系统:光学——动力符号系统;辅助语言符号系统;空间和时间符号系统;视线接触符号系统。
  人际认识指的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识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或者说是在个体与他人交往过程,观察、了解他人并形成判断的一种心理活动。
  人际认识中的心理效应主要有: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版印象。首因效应:即第一印象,指的是人们在第一次交往中对他人形成的印象是深刻,难以改变,往往影响和左右以后的交往。近因效应:指人际交往中,最近的印象对人认识具有强烈的影响。晕轮效应: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常以对某人某一特征的认识推及到尚未认识的其他特征上。刻板印象: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对某人或某一类人进行简单概括归类,形成比较固定的印象或看法。
  归因:指人们从可能导致行为发生的各种因素中,认定行为的原因并判断其性质的过程。或者说,归因是指人们通过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分析,寻找原因的一种心理活动。

归因偏差主要表现在:将成功归因于个体内在因素;将失败归因于客观外在因素。产生归因偏差的原因:行为者通过这种归因在交往对象面前能提高自己的声望,证明自己的能力、实力,显示自己的才华,维护自尊,彰显个人品格和魅力等,以优化行为者的人际交往环境,强化行为者在人际交往中的权威。
  影响交往互动的心理障碍,从个人来讲,表现为不健全、不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个人对自己以及对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
  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调适技法:培养健康心理;塑造健全人格;加强自我修养

心情教育:是训练人的本质最深层次的动机,使人的知识、品德和意志朝着崇高的目标发展,使人的情感、欲望建立在美好心灵和健全人格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