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自考网资料下载自考《人际关系学》重点串讲资料1

山西自考网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3日

戴尔.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85%则靠人际关系和他的处世能力。
  利益人际关系的实质物质关系、精神关系同属于利益关系。
  除血缘、亲缘、地缘关系外,人际关系建立的基础是利益
  人际关系中两个基本的维度:情感上的亲疏与地位上的尊卑

  **人际关系的特点:社会性;历史性;客观性;情感性;复杂性;变动性;网际关系的特点
  人的社会性是人际关系的本质属性
  人际关系的社会性1、人际关系的社会性体现在人们是在赖以生存的劳动中结成了相互储存的关系。2、人际关系的社会性还体现在人们是运用在劳动中产生发展起来的语言系统进行交往的。3、人际关系的社会性在现代社会体现得更明显、更强化。
  人际关系的客观性1、人际关系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2、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具有客观性;3、人际关系是功能具有客观性。
  人际关系确立必备的三个条件:人际关系的主体——人;人际需要;人际接触或互动。
  人际关系学是一门研究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并以此为规律指导人们的实践,优化人际关系的科学。
  人际关系学的学科性质:人际关系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人际关系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人际关系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
  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梅奥等学者开始霍商实验的研究,1933年发表了《工业文明中的人性问题》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
  研究人际关系学的目的1、理论方面:(1)建立一门独立的、系统的、完善的学科体系;(2)为人们的人际交往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有助于分析和研究人际关系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与区别;(4)有助于从理论上划清人际关系学与庸俗关系学的界线。2、实践方面:(1)协调、优化人际关系;(2)预防、消除人际障碍;(3)建立、发展新型的人际关系;(4)培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研究人际关系学的原则1、系统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统一性原则(几个统一: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多学科方法论)
  研究人际关系学的具体方法1、文献法;2、观察法;3、实验法;4、社会调查法;5、社会测量法;6、统计法;7、人际关系评估法。
  
**02
  人际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往,马克思认为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社会交往。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交往不仅影响着生产力的创造和继承,而且和生产一起决定着社会结构。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把人际交往看成社会系统的要素,并把它放在人类整个发展过程中去考察,从而展示了人机交往的发展趋势。
  人际关系的主要理论: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人群关系理论和人际需要理论;角色,戏剧和交换理论;相互作用和人数平衡论。
  人群关系理论代表人物:梅奥、罗特利斯伯格。
  梅奥等人提出的主要观点:生产率不仅受物理和生理因素的影响,而且受到社会和心里因素的影响。影响组织生产力最重要的因素是在生产中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由此形成新观点:1,以社会人的人性假设代替经济人的人性假设。2,否定以物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强调以人为中心主张从人的心理和社会方面来激励工人的士气,提高生产效率。3,正确处理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关系。4,改变对管理人员只强调技术方面素质训练的片面做法,强调加强对管理人员了解、诊断、调适人际关系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如何看待人群关系理论:人群关系理论强调重视人的因素和人际关系在发挥人的积极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主张研究改进人际关系技能,改变领导方式,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人际关系等观念,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因素。另一方面,人际关系理论也有其片面性。如,往往不恰当的夸大人际关系学说的影响和作用;具有将人群关系理论同其他管理科学对立的倾向;将人际关系看成企业效率的决定因素等。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内容: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社交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6、认识与理解的需要;7、追求完美的需要
  如何看待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将人的需要分为7个层次,认为生理需要是一切需要的基础,符合一般人的共同心理过程,具有一定道理。这一理论既有合理性也有局限性:1,每一种需要都要在前一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出现,这并不意味着必须使前一种需要得到百分百满足后,后一种需要才会出现。2,其上七种需要按其重要程度渐次展开,就大多数人而言,可能是正确的。3,将人的需要分为七种而且层次分明,这种划分方法也明显的存在着弊端。
  舒兹是现代精神分析心理学家,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人际行为三维理论。舒兹假设每个人都有三种人际需要:沟通的需要,人际沟通需要就是个体参与群体的需要,是人们关于形成和保持满意的人际关系的需要;支配的需要,人际支配的需要就是人际关系中所谓支配权;爱的需要,相爱的需要就是与他人建立密切情感联系的需要。
  如何看待人际需要理论:舒兹的人际需要理论揭示了人际需要同人际行为和人际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强调了儿童时期的人际关系与人体人际行为之间的继承关系,即承认家庭环境对个体行为模式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舒兹的人际需要理论具有明显的精神分析倾向,忽视了社会关系对人际关系的制约性影响;同时,也夸大了儿童时期的人际经验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作用。
  角色:特指某一个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一定社会地位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符合规范的行为模式。
  角色理论包括:角色扮演、角色期望、角色冲突和角色实现等主要内容。
  角色扮演: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社会职位、时间场合,而对不同的交往对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角色丛:当人们在处理个人或组织的不同关系时就扮演着不同角色。由于关系体系和网络的复杂性,导致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不是作为单一的角色出现,而是表现为身兼数职的角色丛。
  角色变换:一个人所扮演的角色随着个体的生理变化和社会地位变化的变化。
  角色期望:是指社会、团体或他人以角色扮演者行为的期待或要求,是个人行为的动机。
  角色冲突:不同角色行为以及不同角色期望之间的矛盾。
  欧文·戈夫曼主要研究了日常生活中人们面对面的具体互动细节,揭示那些隐含着的、不公开的互动规律。他认为,日常生活中个体在与他人交往时,都会有意无意地运用某些技巧控制自己所给人的印象。他把人们的交际行为比做戏剧表演,并借用了戏剧艺术的术语来阐释人际互动和印象管理,因此,这种理论被称之为戏剧交往理论,有时也叫做印象管理理论
  人际交往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乔治·C·霍曼斯教授。他认为,交换不仅有物质财富的交换,而且还有精神财富、心理财富的交换。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受经济原则支配的一种社会交换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