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自考网资料下载《人际关系学》串讲-第六章 影响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1

山西自考网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6日

第六章 影响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无一不是内因和外因交互影响的结果。

第一节 影响人际关系的内在因素

人际关系的内在因素指关系主体本身所具有的制约人际关系的因素。主要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内在因素是人际关系发生、发展的基本动力,在人际交往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我们人际交往是否成功的主要原因。

一、生理因素

影响人际关系的生理因素主要包括个人的生理需要、生理特征和健康状况等。生理需要是人际交往活动最原始、最根本的动机。

下面我们主要从年龄因素、性别因素、风度仪表等方面介绍生理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
)年龄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本能型交往是人际交往的最原始、最低级形式,这种形式往往出于人的本能,不用学习。超越本能型交往后进入规范型交往。所谓规范型交往就是人们在社会化过程中所掌握的那些行为规范,这种以遵从规范为指导的交往形式就是规范型交往。一个人如果养成了规范型交往模式,人们就会赞扬他有修养、懂礼数、有出息,但这也不是最高层次,只是人际交往中必须遵循的一个层次。

原则型交往是以人的自由平等为基础的交往形式,是人际交往的最高形式。在原则型交往中,人们不再以某种特殊群体的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而是以自由、平等的普遍规则作为交往的指南。

(
)性别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既要看到社会的变化而带来的变化,又要注意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差别。

(
)仪表风度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人的仪表包括相貌、穿着、仪态、风度等,它是影响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仪表因素在短期的、表层的人际关系中有相当影响,而对长期的、深层的人际关系来讲,其他因素则要比仪表因素重要得多。

二、心理因素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心理动力、心理特征、自我意识、心理现象和心理障碍等心理因素对人际交往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
)人际交往的心理动力因素

人际交往的心理动力因素是心理因素中的最高层次,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和世界观等。这些因素都程度不同地对人际关系发生制约作用。

1
.人的需要

需要是人的主观状态,是人心理活动的动力源泉,它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对客观事物的需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一是舒兹的三维人际关系理论,二是魏斯的社会关系律。

(1)
舒兹(WC Schutz)的三维人际关系理论,即包容的需要、控制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舒兹认为,人的三种人际需要分别都有两种满足方式:一种是主动满足,即通过主动发起和推进符合自己需要的人际交往活动来得到满足;另一种是被动满足,即期待别人主动表现出相应的人际交往行为。这样,三种需要和两种满足方式就构成了六种人际关系取向。

(2)
魏斯(RWss)的社会关系律

心理学家魏斯在1974年提出了人际关系的六种基本需要,即社会关系律。

第一,依附需要:这是有最亲密的人际关系所提供的安全感和舒适感。

第二,社会整合需要:是指与别人分享兴趣和态度的需要。

第三,价值保证的需要:是指希望得到他人的支持,以提高自信心,证实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的需要。

第四,可靠同盟的需要:是指人们在遇到困难时希望得到他人帮助的需要。

第五,需求指导的需要:是指希望别人给自己提供指导,丰富自己经验的需要。

第六,关心他人的需要:是指人们通过对他人的关心和照顾满足自己被重视、被需要的感觉

2
.人的动机

直接推动人去行动,以达到某种目标,满足某种需要的心理驱动力叫动机。动机源于需要。在人际交往中,动机起决定性作用。不同的交往动机,就决定了不同的人际关系类型。从交往动机的角度,把人际关系分为两类:一种是以感情为纽带,以心理相容特点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如夫妻、父()子、父()女、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关系,同事、同学、朋友之间的友情关系以及恋人之间的爱情关系等;另一种是以利害关系为基础的人际关系。这类人际关系的特点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是靠对利益得失的认知和判断形成的。利害关系包括经济、政治、权力和社会等方面的关系。

3
.需要、动机与交往行为

在人际交往中,需要产生动机,动机促成人际交往行为出现和持续进行,以实现需要的满足。其中,需要是交往的导火线,是前提。动机由需要引起,又是交往行为的推动力量。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如果需要和动机得到满足与实现,个体能从中享受愉悦或得到利益,人际交往就能得以维持,否则就会因出现障碍而终止。4.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客体的积极态度的个性倾向。

5
.理想和信念

理想是对未来有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信念是个性心理结构中比较高级的倾向形式,它表现在一个人对他所获得的知识的真实性坚信不移并力求加以实现的个性倾向。信念可以分为政治信念、道德信念、科学信念和生活信念等。

信念和理想密切相连,理想总是以一定的信念为基础,同时理想又促进信念的形成。

6
.价值观和世界观

价值观又称为人生价值观,指的是人们对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作用、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以及怎样实现人生价值等问题的看法。

世界观是个性倾向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心理动力因素中的最高层次。世界观有两种存在形式:一是作为哲学研究对象的以社会意识形态而存在的阶级的世界观;二是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个人的世界观。

()人际交往的心理特征
人际交往的心理特征包括气质、能力与性格。

所谓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力、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是影响人际交往效率的最基本、最直接的心理因素。

所谓性格,是通过比较稳固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自我概念
1
.自我概念的含义

自我概念是指自己如何看待和感受自己。它是由人们关于自己本质的一切信念和态度构成的,包括人们关于自己力量强弱的设想、成长的可能性,以及关于自己行为和体验的习惯方式的明确措施等。

2.自我概念的构成
自我概念是由反映评价、社会比较和自我感觉三部分构成的。

3
.自我概念的特征

(1)
自我概念的基础是其所处环境的文化和团体的价值观。

(2)
自我概念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3)
自我概念具有自行增强的能力。

(4)
自我概念具有缓慢的变化性。

4
.优化自我概念的途径

(1)
具有改变自我概念的需求。

(2)
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

(3)
制定切合实际的自我期望。

(4)
改变自我概念的方法。一是直接观察自我和他人对自己评价的基础。二是求助你所在的环境(如相关的书籍、师长、同事、亲友或专家)的帮助和支持,取得相关的资料和建议,从而改进自我意识。三是模仿他人改进自我概念的方法。四是正确处理心理安全与心理风险的关系,创造和抓住改进自我概念的机会。

自我概念是自我沟通的基础,是人际沟通的前提条件。因此,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正面的自我概念作基础。

(
)心理效应
心理效应如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月晕效应、刻板印象等等。

-

()心理障碍
人际关系是一种建立在心理接触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在影响人际关系的内在因素中,心理障碍产生的影响更大,也更直接。心理障碍主要包括羞怯心理、自卑心理、嫉妒心理、自傲心理、自私心理、猜疑心理、孤僻心理和报复心理等。它们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及其调适这些心理障碍的技法在第八章中有详细介绍。
三、社会因素
在他的身上,积淀着多种多样的社会性因素。最基本的主要是社会地位、职业类别和知识层次。
(
)社会地位
所谓社会地位,指关系主体所处的社会地位。社会地位,从政治学和法律学的角度讲,是指由法律规定和公众认可的具有一定特权和专利的社会等级。社会地位不仅包括经济地位、政治地位,而且包括家庭地位、群体地位和学术地位等。
社会地位对人际关系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社会地位制约或影响人们的交往对象和人际关系状况
在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按沟通形式一般分为上行下行平行三种情况。
2
.社会地位制约和影响着关系主体的交往热情和交往需要
3
.社会地位制约和影响着人的交往动机和诸多的交往心理
(
)职业类别
所谓职业类别,指的是关系主体所从事工作的类型,也就是做什么工作。职业类别对于人际关系的影响表现在多方面。
1
.职业类别影响和制约着人际交往对象
2
.职业类别影响和制约人际关系的类型
发现下列三种不同类型的人际关系都与职业类别有关。
(1)
逊顺型。其特点是朝向他人。属于这种类型的人,多是社会工作者、医务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
(2)
进取型。其特征是对抗他人。属于这种类型的人,多是从事商业、金融、法律方面工作的。
(3)
分离型。其特征是疏离别人。属于这种类型的人,多是艺术创造者或科研工作者。
3
.职业类别影响和制约着人际关系的广度、深度或亲密度
(
)知识层次
所谓知识层次,指的是关系主体自身所具备的知识结构和水平在社会人知识系统中所处的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