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自考网资料下载《人际关系学》串讲-第二章 人际关系的主要理论4

山西自考网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6日

三、人际交换理论
人际交换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乔治•C•霍曼斯教授。

(
)人际交换理论的基本概念

人们在选择交往行为时总是希望付出最小的成本而谋求最大的利润。这是人们交往、互动的机制。

(
)人际交换理论的基本原则

霍曼斯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经济学功利主义观点,提出了分析社会交换过程的六个命题,也就是他分析人际交往的六个基本原则:

1
.成功原则 2.刺激原则 3.价值原则 4.剥夺——满足原则

5
.攻击一一赞同原则  6.理性原则

(
)对人际交换理论的评述

交换理论告诉人们,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只追求索取、获益,要获益必须付出和给予,否则,就不可能产生人际吸引力。霍曼斯的这一观点具有合理性和现实性。

第四节 相互作用和认识平衡理论
一、相互作用分析理论

(
)相互作用的含义

伯恩内在其1964年出版的<<人们玩弄的游戏>>一书中首先对相互作用这一基本概念作了明确的界定:社会性的交往单位叫做相互作用。
(
)三种不同的心态
人们身上都具有三种不同的心理状态。一是每个人身上都好像保留着儿童时代的特征,即三岁时的自己。二是每个人身上又都好像存在着自己父母的特征,即大脑皮层对于耳闻目睹父母亲行为及外部刺激的真实记录。三是一个正常的成年人具有的客观、冷静理智的心态。前两者分别称为儿童父母,后者称为成人,这三者构成了个体的人格结构。相互作用分析理论就用这种PAC人格结构模型来治疗病人和改善人际交往。所以相互作用分析理论又称为人格结构的PAC分析理论。
(
)十种交往行为分析
根据交往双方PAC的不同组合,人格结构PAC分析理论把人际交往行为分为十种类型。
第一种,父母父母”(PPPP)的交往。在这种交往中,双方的行为表现都比较武断,并表示相互理解,具有同感。如甲说:独生子女都娇得很。乙说:可不,这年头都这样。
第二种,成人成人”(AAAA)的交往。在这种交往中,双方都以理智的态度对待所谈论的客观事物或交往对方。如甲说:这几天我的胃口不太好。乙说:我建议你到医院去检查一下,不能太大意。
第三种,儿童儿童” (CCCC)的交往。在这种交 往中,双方都感情用事,缺乏理智思考,有时表现为炫耀或攀如甲说:这个月我拿了100元奖金。乙说:有什么了不起,我的奖金还比你多20元呢。
第四种,父母儿童”(PCCP)的交往。在这种交往中,PC双方表现出权威和服从的行为。即发出刺激的一方以长者自居,而反应一方则表示接受。如妻子想为孩子买一台电脑,丈夫(P)则说:买电脑也用不上!”妻子(C)回答:那就算了。
第五种,成人儿童”(CAAC)的交往。在这种交往中,一方表现为小孩子脾气,胆怯依赖、无自信力,另一方则表现为冷静理智、慎思明断。如C对完成某项任务缺乏自信,总觉得自己不行A就冷静地帮他分析有利条件,并给他以鼓励,对他说:你准行。
第六种,成人父母”(APPA)的交往。在这种交往中,A表现出理智、慎思,但又担心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因此要求P担任父母的角色监督自己。如丈夫力图戒烟,则请求妻子看到自己抽烟时就严加制止。
以上六种情况中的刺激和反应的相互作用都具有互补性。这些种类的交往和谈话都能够顺利进行。
第七种,AACP的交往。在这种交往中,甲方以成人的心态理智地对待乙方,但乙方却以儿童的心态将对方当成父母,表现为撒娇、任性,感情用事。这种情况在各种人际交往中都可能发生。
第八种,AAPC的交往。在这种交往中,甲方以成人的心态理智地对待和要求乙方,但乙方却以父母的身份自居,把甲方看成儿童,轻易地训斥甲方。这种情况在青年人与长辈之间、同事之间、下级同上级之间的交往中都有可能出现。
第九种,CPCP的交往。在这种交往中,双方都感情用事,耍小孩子脾气,如夸大事实、互不相让、相互依赖等。这种情况在同事、朋友之间时有发生。
第十种,PCPC的交往。在这种交往中,甲方以父母的姿态命令乙方,而乙方则不服,也以同样的方式还治其人之身。显然,这种交往方式最容易引起矛盾和纠纷。这种方式常常发生在夫妻之间和上下级之间。
第七到第十这四种情况中的刺激和反应的相互作用不具有互补性。这些种类的交往常常会发生矛盾或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