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0321中国文化概论自考复习资料-名词解释6

山西自考网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22日
151、文人画:是宋代兴盛的一种绘画风格。根本特点在于“不求形似,以形写神”,崇尚笔墨、形式的意趣,强调寓意抒情。对中国画风格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152、修辞格:是为了使说话增强表达效果而运用的一些修辞描摹得特殊方法。汉民族利用汉语汉字的特点形成了一些具有民族特点的修辞格,如对偶、顶针等。
153、禅宗:相传是南朝时期达摩创立,其主要思想和主张有“心性生万物”说,“佛性”说、“顿悟”说、“佛法不离世间”说,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和不拘一格的修行方式,是中国化最彻底的佛教宗派。
154、综合创新论:是影响20世纪中国文化趋势的三大重要思潮之一,针对“全盘西化”和“儒家复兴”,马克思主义者提出和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的正确主张。以中国现代文化为主体目标,借鉴西方文化的精华,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文化。
155、府兵制:是北朝以后至唐初实行的军事制度,该制度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兵打仗。府兵参战武器马匹自备。全国都有负责府兵选拔训练的折冲府。
156、古今中外法:是毛泽东所提出。就是弄清楚所研究问题发生的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把问题当做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过程去研究。所谓古今就是历史的发展。所谓中外就是中国和外国,就是己方和彼方。古今中外法也是历史主义的方法。
157、四母德:是孟子对儒家伦理道德思想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天灾《孟子-公孙丑下》中集中阐述了他的四母德:“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种母德是与生俱来的,并强调必须加强后天自身修养,努力扩充四种母德,才能有所作为。
158、天师道:东汉顺帝元年,张道陵倡导道教鹤鸣山,因入道须出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此为道教定型之始,又因道教徒尊张道陵为“天师”,故名天师道。
159、鬼神崇拜:是原始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宗教迷信。其主要有相信人死后灵魂不灭;迷信灵魂有超人能力;把人的生活和社会关系附加给幻想的鬼魂世界。
160、道统:韩愈在《原道》等一系列文章中,揭示出了一个从尧舜禹汤以迄孔子、孟子的“道统”。并认为这个道统至孟子而失传,今天由他加以继承广大,体现了强烈的历史文化的主体意识。把佛教道教视为思想的异端而排斥。
161、诚明合能:是人生的修养之学。出自《中庸》。是要使人的心性修养与人我的和谐、对天地自然的顺应都融合为一,以培养真善美的理想人格,把品德、精神、逐层提升至道德境界。
162、骈体文:是汉以后产生的一种特殊文体。全盛时期在南北朝。它是在语句方面多用骈偶和“四六”,造成其形式整齐骈俪的特点。骈偶就是对仗。一般用平行的两句话,两两相配,直到篇末。
163、学术传教:18世纪末。肩负罗马教廷实行宗教殖民使命的教士,根据中国实情,确立的一种迂回政策。即通过介绍西方科学、哲学、艺术,引起华人之尊敬,一次扩大耶稣会的影响。
164、语言禁忌:在利用谐音构成吉利的同时,利用谐音避讳一些与“凶险”有关的词语,这就是语言禁忌。它产生于人类对语言灵物的崇拜和信仰。
165、墨家:墨家学派产生于春秋时期,创始人是墨翟。墨家思想的核心是兼爱、非攻、尚贤、节用、非乐等。墨家发展到战国时期,曾产生过广泛影响,在逻辑和科技方面有不少发明创造。
166、阴阳家:是以战国时期的邹衍为代表。阴阳家的理论对后世中国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都有很深影响。董仲舒用它来解释《春秋》。见了天人感应说,而民间各种禁忌迷信,也多为阴阳五行的产物。
167、赌胜:是我国区域文化的一种内容,如触摸某寺山门前的动物或者建筑物,表示能得到一种定向的神赐,他的实质是打赌,碰运气,刺激人们从感官上接近神,共享神佑的愿望。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网站文章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本文地址:/ggk/00321/8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