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0321中国文化概论自考复习资料-名词解释2

山西自考网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21日
31、玄学:玄学是魏晋时期用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的一种新的哲学思潮。开创人是曹魏的何晏,王弼。他们倡导玄学,竞事清谈。清谈内容是谈玄论道,剖析妙理,提倡放荡,是老庄思想的发展。稍后的嵇康、阮籍时,他们厌恶司马氏以道德的“名教”欺世,于是标举“自然”大唱反调,在行为上更放纵,不守礼法。西晋立国后向秀,郭象屈从于司马氏,著文否定嵇、阮的主张,使玄学成为西晋统治及门阀利益服务的思想工具。
32、清谈:这是魏晋玄学之风的一个重要现象。清谈是士族交际中的风雅。清谈时谈士手持廛尾一主一客,主者称述自己的意见为“通”,客方起而论难为“难”。清谈在辩理时很讲究言语简洁,切中要害。一“通”一“难”下来,有时分出胜负,有时各自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有时则需要第三方出来作总结。
33、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是隋,唐朝廷行政机构。三省即中书省(隋称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负责诏书起草,是决策机构;门下省职掌封驳,为审议机构;尚书省负责政策执行,属行政机构。尚书省下设六部,即吏部,户部(隋称民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长官称尚书,各司其职。
34、科举制:科举制是隋唐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新制度。大致分制科和常科两项,制科由皇帝临时安排,以待非常之才,官员和平民子弟都可参加。常科基本每年一次,科目主要有进士,明经等六科。其中进士一科要考经典,诗赋和时务策论,难度大,录取率低,中举后前程却好,所以特别受士子重视。
35、“荫子”制度:宋代—种特殊的补官制度。凡文臣到一定级别的都可以享有子孙补官的特权。它不仅“荫”同姓子孙,也可以“荫”异性亲戚。
36、租庸调制:唐前期赋役制度。由于唐初统治者手中掌握大量无主荒地,政府将这些土地按规定分配给成年男女;受田农民按一定比例向政府交纳租税(租)及乡土所产的绢、帛若干斤、尺(调),并无偿地为政府服役若干时日,不服役则折交相当的绢布(庸),这就叫租庸调制。
37、两税法:中唐时期制定的赋役制度。唐德宗建中元年(1780年),朝廷采用杨炎的建议,颁布实行“两税法”,它以夏,秋两次征税而得名。其核心内容是以一个家庭的财产状况和田亩数量为依据征收赋税。同时对茶,酒,盐等商品交易征税,改变以单一农业税为主的税收结构。还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税利分割关系。两税法的实行,使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寿终正寝。后来两税法历代相沿,至明不改。
38、色目人:这是元朝把它统治下的人民分为四等中的二等人。地位仅次于蒙古人。色目人包括西北人,西域人乃至欧洲人。他们归顺蒙古人最早,所以,元朝政治深深打上了西域商人的烙印。
39、南人:这是元朝把它统治下的人民分为四等中的最低下的一等人,即四等人。南人就是南方最后被蒙古人征服的汉族和其他民族。
40、回回:它是元朝进人中原的色目人,经过长期与内地其他各族人民的杂居,通婚以及文化上相互学习后,所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现在称回族。
41、一条鞭法:它是明朝张居正实行税制改革的名称。内容是:把田赋,力役及其他众多杂税合成一条,统一按田亩数量征收,简化手续;目的是:增加国库收人,减轻民众负担。
42、摊丁人亩:它是清朝的一种赋税制度。“丁”指丁银,即人头税。摊丁人亩即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银额为准,将丁银摊到人家所占的地亩中去征收赋税,实际是取消了人头税。因为康熙五十年以后出生的人口不纳税,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人口的增长。
43、儒户:这是元朝社会阶层中出现的一个新名目。它是根据宗教派别划分出的户籍,与佛教、道教、穆斯林、阴阳先生、萨满教巫师户同等级。这是同情汉族读书人的耶律楚材建议的,蒙古人尊重通神的人,立为儒户可以像佛、道户那样免除赋役。
44、文字狱:清朝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一种冤狱。多发于康、雍、乾三朝。康熙时期的文字狱主要针对那些有反清复明思想的人物及著作。在编纂《四库全书》时,从搜集来的图书中,发现了大量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东西,于是故意从作者的诗文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文字狱更加残酷。文字狱使清朝的知识分子走向纯而又纯的学术研究中去了。
45、乾嘉学派:乾嘉指清朝乾隆、嘉庆年号。清朝实行文化高压政策,为使知识分子不问政治,走纯学术研究道路,让学者对传统的经史文献进行考订、校勘、辑佚、注释,由此在乾嘉年间考据文学大盛,被称之为乾嘉学派。
46、农业文明:指在中国传统的农耕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所产生,发展和连续传承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
47、民俗文化: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活动中形成并沿袭下来的风俗习惯。
48、《农耕图谱》:元代王帧所写的一部“农具史”性质的著作。他把当时南北方田间使用的农具、农业运输、贮藏、加工的工具和各种零部件情况插图配文,是一部有相当价值的农书。
49、政绩观:指历代统治者把农业收成的丰歉,当作考查国计民生好坏和自己得政或失政的一个标准。
50、勤农观:指确立以农为本的原则和制订一套劝勉农事的治国方略。
51、会:从唐代起把在寺庙节日期间举行的规模较大的贸易活动称为庙市,后来发展成庙会。明清时期,我国庙会达到极盛。
52、农商兼营:农商兼营从业者称摊贩。经营方式是把货物摆在道边,路口或集市地面上,也有推车,挑担或设架放货的。这类交易中,其决定作用的是民族文化价值观,而不受市场经济影响。
53、行商经营:即由卖主向买主主动汇合的商业经营方式。历史上的徽商、晋商都很有名气,晋商以“船帮”“车帮”等长途贩运方式。
54、坐商经营:小的如定点店铺,大的如商号,是一种由买主向卖主主动汇合的经营方式。坐商经营都有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和相对稳定的劳资关系。
55、市声:指行商小贩招徕顾客的叫卖声或代叫声。代叫声是以击打器具或乐器发出的响声以代替人的叫卖。
56、商幌:坐商店铺招徕顾客的一种传统标志是商幌。大致分实物幌子,实物附属品幌子,商品模型幌子,旗帘幌子等。辛亥革命后出现灯具商幌。
57、行业组织:亦称行会,是手工业者自发组成的同行业组织,其职能是互助共济、保护行业利益。
58、烹饪:就是熟食制作。即把自然状态下尚不能食用的原料加工成可食品,提高了人们利用生态环境的比率和生存能力。
59、仪式饮食:仪式饮食就是在传统信仰仪式活动中,既供奉饮食又唱诵经词,又称信仰饮食。
60、阶层饮食:饮食受经济条件限制。古称上层阶级为“肉食者”,把庶民百姓称“菜食者”此即饮食的阶层性。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网站文章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本文地址:/ggk/00321/8704.html